2022年的元旦刚过,新冠肺炎疫情又一次卷土重来,本该欢欢喜喜迎新年的节日,孩子们却没有准时返校。疫情来了。
疫情不太乐观,1月4日上午,我陪艾钰涵回学校拿课本。那天下了点儿小雪。当我看到她抱着厚厚沉沉的几包书笑眯眯地走出校门的时候鼻子突然酸酸的,又要“钉钉”了。想想距离上次“钉钉”才过去四个月,我们家里由此诞生了“校长”“后勤部长”“班主任”,当然还有随叫随到的“伴读小书童”……一时间又要重回“一九四九年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前一天还好好的“战备物资”突然就不配合了,第一天网课早读前,电脑“老”得动弹不了,无奈借来iPad继续上课,后又更新战备,遂安下心来。疫情常态化,“钉钉”也变得淡定了。
网课的作息和在学校一样,白天晚上不停歇。抗疫战役打响之后,作为新闻宣传战线的我没有理由不去上班,新闻发布会、领导视频会、疫情通报……每天都忙到大半夜,上班前我都会叮嘱她:“在家做作业,不会的及时问老师,做完早点儿睡觉。”在单位,我会时不时地打开“钉钉”看看她的课堂表现,有没有回答问题?有没有听懂?跟不上会不会截屏?有时候还会给奶奶打个电话问问电脑有没有卡顿,老师声音大不大。夜班时候,我会看看她几点提交的作业,是否完整地做完了,作业质量怎么样。虽然我不在家,但我可以从“钉钉”上关注到她的一举一动。
这次疫情来势凶猛,全世界都在关注许昌,关注禹州。从国务院到省里、市里,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揪着。当然,我知道艾钰涵也是这样。有时夜班下班进门她刚好写完作业,我就同她说说新闻,说说“热干面”千里驰援“胡辣汤”,说说风雪夜里滑倒的“逆行大白”,说说战疫中的暖心时光,说说疫情下深夜临盆的孕妇……每次她都瞪着眼睛听,因为我知道,能和同学们一起在教室里学习那才是幸事,她很期盼,其实我们大家都很期待。
1月6日,全市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我们小区被通知上午会进行核酸,那天早读艾钰涵给罗老师请假:“老师,我们小区今天要做核酸。”然后,孩子们开开心心叽叽喳喳地也纷纷告诉老师他们也要进行核酸了,此时我听到在屏幕的那一端老师温柔地叮嘱孩子们:“做核酸的时候戴好口罩,保持间距,不要站得太近。”是啊,疫情严峻,老师的一颗心跟着四十多个孩子走,让人感动。
熟悉的“钉钉”,熟悉的面容,熟悉的家国情,数九寒天,一切困难都打不倒我们,有爱,有暖,有希望,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就是甜甜的糖,他们会穿过寒冬,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