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许昌日报】许昌学院附属中学:让教育“多一度”温暖

作者:来源: 编辑:徐金佩 访问次数:发布时间:2019-06-11

2016年4月

在锦绣的许昌东城

全市唯一一家校地共建的附属中学揭牌成立

引来了各方瞩目

秋尽冬藏,春荣夏茂。这所承载着万千民众殷殷期盼的附属中学已经走过了三个春秋。三年来,她以德立校、依法治校、以质兴校,实现了爬坡崛起,蝶变新生。

她,就是坐落在学府之畔、潩水之滨的许昌学院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学院附中)。三载奋斗,“附中人”怀着为民服务的赤诚衷心,怀着深耕细作的教育情怀,用“多一度”的热爱,给学生“多一度”的温暖,终将学校建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幸福家园……

幸福家园/“多一度”的热爱

什么样的学校能被称为“幸福家园”?

在学院附中校长崔俊平看来,所谓的“幸福家园”,就是要立足于师生生活立场,尊重师生的生命价值,引导师生在教育教学中体验幸福、创造幸福,从而获得素质的全面提升。打造“幸福家园”,需要教师对教育更多的热爱,也需要学生对自我成长有更高的追求。

(幸福的教师队伍)

教师对教育“多一度”的热爱,才能体验到更多育人的幸福,在教学中有更强的获得感。为增加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学院附中定期举办道德讲堂、文化讲堂,不断提升教师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修养;开展“诚信许昌,善孝莲城”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师生诚信建设;开展“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师德演讲比赛,提升教职工的道德情操……一支团结奋进、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为学院附中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让学生“多一度”的热爱,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自我。学院附中始终坚持小班化教学,在全市率先实现无大班额班级,以“养成教育”为核心,引导学生建设“个性化班级”,通过班级口号、班牌、班风以及个性化活动等,形成了“一班一品牌,班班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在建设“个性化”班级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同时,通过“创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校园礼仪节”“美德少年”评比等活动的开展,“附中学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

(校园文化艺术节,才艺绽放)

师生共同热爱,打造出的是更美的学院附中校园。该校师生共同发起“拾起一片纸花,净化一颗心灵”的“弯腰行动”,让校园更加干净整洁;多种形式的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典礼仪式,让学生学会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让师生感知生活中的点滴幸福……

(文武双全,研学嵩山)

如今,在学院附中,因着师生的这份热爱,教师乐教、关爱学生,学生乐学、平等互助,师生共进、携手向前的新风尚,已经蔚然成风……

幸福家园/“多一度”的活力

一草一木皆有情、一壁一景皆是画。走进初夏的学院附中,书香、花香扑面而来,“书、画校园”润物无声。

这是一所幸福而充满活力的学校。

这种活力,浸润在书香之中。三年来,学院附中积极推进全民阅读,开展“书香校园”活动。该校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各个空间,精心布置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力求让校园的每面墙壁都会“说话”,每样设施都能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时时受到文化的熏陶;实施“阅读启智”工程,利用学校校园书店——“尚书房”的优势,开展阅读交流、经典诵读活动,让师生享受读书的乐趣和幸福,进而带动家庭共读、全民阅读,让书香弥漫校园内外。2018年,学院附中荣获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特色示范校称号。

这种活力,体现在立体和谐的育人环境中。该校设立家长接待日、校园开放日,向社会公开教育教学管理,接受社会监督,吸纳各方建议;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各种活动,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主动配合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学校、家庭、社会,构建起了立体网络育人体系,换来了开放办学、共同参与、安全有效的社会化人文环境。

这种活力,体现在学院附中的每一次集体活动中。校园文化艺术节、“我们的节日”经典诵读、清明祭扫英烈、田径运动会、大课间、升旗仪式、远足拓展等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培养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素质。

(诵读经典诗歌,传承三国文化)

活力的校园,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还密切了师生、家校之间的联系,让幸福成为学院附中这片沃土的养分,默默滋润着“附中学子”茁壮成长。

幸福家园/“多一度”的提高

“孩子在学院附中学习这两年,不仅成绩提高了,而且人也懂事了,更加阳光、善解人意了。孩子的这些变化,离不开学校的培养,感谢老师的付出。”学院附中八(9)班学生高嘉乐的家长说。

(军训素质拓展,磨炼意志品质)

七(1)班学生郭青青的妈妈也告诉我们,孩子在学院附中的近一年学习中,性格开朗阳光,学习勤奋努力,独立生活的能力提升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家帮父母做家务。孩子在学院附中学习,他们感到很自豪,相信孩子在这里会越来越好!

家长的话代表了学院附中众多家长的心声。提高孩子的成绩、帮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能增强孩子的竞争力,还能使一个家庭幸福,提升学校在社会的认可度和美誉度。

(钧都之旅,幸福研学)

如何能够让教师幸福地教,学生幸福地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陈敏认为,课堂是实施幸福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应努力构建“幸福课堂”,让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共同成长、共享快乐,感受成功、感受幸福。

学院附中在上级领导支持帮助下,安装更换先进的一体机教学设备,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构建智慧课堂,并与许昌学院公共实验中心签约信息化教学项目协作共建,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目标。

在此基础上,该校重新制定了课堂评价标准,用不同的“尺子”量学生;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自愿选择参加,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他们还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小课题研究,研究课堂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增强学生取得学习成功的幸福感;研究教师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打造师生平等对话的幸福课堂;通过专家指导、观摩学习、小组研究,不断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让师生享受课堂带来的幸福。

同时,该校教师善于发现和欣赏每一个学生心灵中的亮点和火花,评选“文明标兵”、学习标兵、道德模范、美德少年等先进个人,并在每学期开学进行表彰,以正面引导、激励为手段,促使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进取中感受幸福。

汗水浇灌千树绿,初心不改花正开。三年的深耕细作,“附中人”俯首书写着深厚的幸福教育情怀。三年来,该校教学质量逐年大幅度提高,年年刷新历史纪录,考入省示范高中人数创历史新高,年均增长60%以上。该校学生王澍琦在2018WER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中荣获亚军、在刚刚结束的2019许昌市机器人大赛中荣获第一名并将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教育科研成果丰厚,青年教师张妙苗、张欢欢荣获全国优质课大奖;多名教师主持、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结项并获奖。学院附中践行了“成绩、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五成教育理念,初步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办学目标。

挂牌三年,学院附中对未来的发展底气十足、信心百倍。“附中人”将继续怀着感恩的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弦歌相继、薪火相传,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铿锵前行,打造让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

编审:松召峰来源:许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