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2月15日,许昌市教育局印发了《许昌市中小学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对我市中小学教学教研常规管理进行了规范,将有力推动我市教学教研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实现学校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确保教学管理效益不断提高。
关于印发《许昌市中小学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体局、教研室、市直各中小学校:
为推进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实现学校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效益,根据《河南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结合我市实际,市教育局制定了《许昌市中小学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组织好学习研讨活动。各县市区教体局、教研室要根
据本《规范》,认真组织学校广大教师参与学习、研讨,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按照《规范》要求实施教学教研实践,全面提升教学教研能力和水平。
二、制订学校教学基本规范。各学校要根据本《规范》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分学科、分年级制订各自的教学教研规范。
三、认真贯彻落实。各中小学校应按《规范》要求予以全面的贯彻落实。要常抓不懈,发挥其应有的效力。在贯彻过程中,要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坚持原则,照章办事,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绝对化。
许昌市教育局
2019年2月15日
许昌市中小学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基本规范
(试行)
一、制定计划要求
教学教研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个人教学计划等。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主要教学工作作出具体安排,作为各教研组和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依据。
2.教研组(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3.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本学期总的教学任务,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拟定教学进度,提出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二、备课要求
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坚持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坚决禁止不备课进课堂的现象出现。
1.备课的主要形式是撰写教案。教案应体现以下要素:(1)教学目标;(2)重点、难点;(3)课型、教学时数;(4)教学准备,如课前活动安排、媒体的选用(如实验仪器、音像材料、挂图、实物、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5)教学实施过程,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有相应教学内容及教与学的程序,不能把教案写成单纯的知识提纲讲稿;(6)板书设计;(7)作业布置;(8)教学反思或后记。教案书写要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作业布置等,个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个人教学习惯、特长、风格,所教班级学生学情及教学反思。禁止照搬照抄教学参考书的内容,禁止抄袭现成教案和课件。
2.有条件的学校,实行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的内容和要求有:(1)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基本要求;(2)探讨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3)探讨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4) 特殊课型要就重点内容进行交流探讨,如实验课要交流演示实验的关键操作,做好学生分组实验前的准备。(5)结合听课活动,进行评课;(6)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安排好中心发言人,做好记录;(7)没有备课组的年级,在集体备课时,应将重点问题提交教研组讨论。
3.教师上课必须要有教案,每节课原则上要有一个独立完整的教案,严禁不备课无教案上课。教案要条理清楚,力求书写美观,适当用彩笔以突出重点。课本批注可作为常规教案的补充。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教案要不断充实、丰富、修改、完善,以期成为个人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成为最具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4.为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提高备课的质量,可根据学校、教师、学科等实际情况,对备课分层要求,因人而异,有所区别。
5. 教案检查。学校要完善教案检查制度,教案检查采取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两种方式,检查结果要实行定性评价,以促进备课质量的提高。
三、课堂教学要求
1.严格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务部门同意,不得随意调课,更不准随便缺课。上课不得迟到早退,不得中途离开教室,不得拖堂。
2.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紧扣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应尽可能体现不同的层次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
3.坚持探究式、合作式和讨论式教学,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实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及时反馈、及时补偿,尽力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获得成功感,尽可能减少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的缺漏。
4.课堂练习设计要典型精当,有利增强学生对主干知识的运用掌握,既要防止题海战术,盲目地多练,又要防止老师包办,缺少学生的自主练习与实际体验,真正做到精讲精练。
5.教师上课要讲普通话,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板书要清楚,布局结构合理,能体现出讲课重点;教师要举止文明,教态亲切、自然、大方,衣着得体;严禁酒后上课,上课时必须关闭手机。
6.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羞辱学生。上课时教师不得把学生赶出教室。同时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
7.学校每学期都必须有详细听课计划与课堂教学检查评估方案,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相关检查形式有:学校领导随堂听课检查; 教务部门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各班《班级日志》详细登记,教务部门每周查阅核实《班级日志》;教研组有目的地集中听课,学校组织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等。
四、作业要求
1.任课教师在作业设计与布置中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量与质相结合,注意多样性和层次性,可根据学生实际设计选做题、必做题等形式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2.凡开设的课程,都要精选或自编习题,适量适度布置课内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深化理解和掌握。
3.科学控制课外作业总量。布置课外作业要有全局观念,注意学科间的协调。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小时,其他学科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初中阶段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书面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5 小时,其他学科不留书面课外作业。禁止利用练习册和各种复习资料不加选择直接布置作业。不以多留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不得滥用规定以外的教辅作业资料。
4.对学生作业要有规范要求。严格要求学生认真、独立、按时、规范地完成作业。作业经教师批改后,找出错因,主动改正,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5.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提倡精批精改、面批面改,及时反馈的作业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互批互改。对于学生纠错要及时复批。对非书面作业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检查评判,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来。
6.学校要检查教师布置、批改作业情况,可随机抽样,常检常促。除此以外,每学期还要有两次以上大型全面检查,要有比较详细的检查记录,并将检查情况进行总结通报。
五、辅导要求
1.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课内辅导,又要课外辅导,既要集体辅导,又要个别辅导。
2.集体辅导要有计划。教师要认真分析所教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共同研究,统一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总体认识和具体辅导办法,制订辅导计划。
3.辅导对象要有所侧重,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适当布置提高性作业,向其推介课外补充读物,让其参加兴趣小组等办法,激励兴趣,发扬特长;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以及因请假、旷课而影响了学业的学生,可采取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的方式有的放矢地查漏补缺。
4.辅导应在规定的学生在校时间内进行。不得占用体音美课程进行其他学科的辅导,不得在节假日时间辅导。
5.学校要对教师的辅导情况跟踪检查,及时总结,适时进行教学辅导经验的交流。
6.学校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及社团活动,要重视校本课程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应有课程实施规划和专兼职教师,并按要求开足课时;要从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个方面,结合学段学生特点开展有效学习。指导教师应有相应方案设计、总结,学生活动的各种过程性资料、成果、评价资料等。学校社团各项规章制度必须健全,每学期活动应不少于6次,活动过程性资料要完善(有记录、图片、小结、反思等)。学校应有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课程纲要》及实施方案;校本课程要求特色显著,课程结构合理,图文并茂,无方向性、科学性、知识性错误;校本课程的实施应扎实有效,要有进度计划、教案、学习评价、教后反思等资料。
六、评价要求
1.评价遵循科学性、民主性、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原则,既要重视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
2.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观察、调查、记录、访问、讨论、作业、测试、评议、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
3.学科测验由任课教师或教研组进行命题并组织实施,每个学科每个单元可进行一次测验。期中和期末考试作为阶段性考试,由学校和区域教研部门命题并组织进行。期中考试一般安排在学期中间;期末考试一般安排在学期末放假前一周。
4.学校要建立命题、审题制度,加强教师考试命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师根据不同测量方式命制相应试题的能力。试题要严格依据国家学科课程标准,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在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程度。
5.学校要保证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七、教研活动要求
1.学校要建立以教学为中心、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教学研究制度,形成严谨、务实的研究氛围。
2.各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设置学科或年级教研组,每组选派一名学校领导或骨干教师任组长,强化对教研组的管理。
3.各校要依据本校的工作计划,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教研工作计划。各教研组依据学校教研工作计划制定本组教研活动计划。
4.教研组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讲座、研讨交流、听评课、说课等,让每位教师真正参与活动全过程,成为活动的主体、主人,使教研组活动更具活力与吸引力,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
5.做好记录及材料收集。活动记录要规范,提倡采用学校统一印制的表格式,内容包括考勤记录、活动安排(目的、时间、地点、内容、步骤等)、过程记录。要详细记录每次活动的中心议题,每个发言人发言的具体内容,活动后得出的结论,取得的效果及改进意见等。
6.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有重要价值、能有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课题进行教改实验,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
7.学校要根据本校教育教学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积极开展校本研究。研究成果可以是报告、论文、札记、反思等,其关键在于成果要体现所做的研究,是要解决本校或某级、某班的什么问题,研究的方式方法和结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