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师论文 >> 正文

化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吕国平来源: 编辑:李峰涛 访问次数:发布时间:2017-04-05

早在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强调过兴趣的重要性。他说:“知之不如好知,好知不如乐知。”所以由古至今,无论学习什么,都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达到学进学好学透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发展能力的内在动因。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了浓厚兴趣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相反会感到是一种需求和享受。因而会自觉刻苦地钻研学习材料,并且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所以说兴趣具有动力作用。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因,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保证学生化学学习取得自己期望的效果,就必须在教学中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和一种必经途径。下面我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点体会。

一、课堂上精心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创设适合学生探究的情景,使学生更主动、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只有创设适合学生的探究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才能有效地感染学生,才能真正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初中化学中的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所学习的内容设计具有思考价值、有意义的问题,不仅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且设计重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体现出层次,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合作。教师自己则会耐心地聆听学生的发言,并洞察学生想法的由来,看到其合理性和局限性,而后再提供相应的引导,引导学生看到与其观点相矛盾的观点和事实,或者组织持不同见解的学生进行讨论,或者从学习者的见解出发进一步提炼和概括。如讲《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首先[提出问题]: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猜想]:酸和碱之间会发生的反应有______。[学生设计实验]:(找学生回答)评价试验方案,选出合理的试验方案。[学生分组试验探究]:在烧杯中加入10毫升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几滴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我进一步设问:(1)红色变成无色说明什么?(2)能否再把无色变成红色?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各抒己见。有的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的说滴入酚酞。我并没有评价对与错,而是让同学们用实验验证。当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时,同学们都非常兴奋。根据初三学生特有的心态,不失时机的制造些悬念,以“引诱”学生从实验所产生的惊奇中,能够感受到神秘的化学世界中的那些奇妙的现象,从而增强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沉浸着兴趣盎然的欢乐氛围中,轻轻松松地学好化学。

用探究法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重要的不是最后得到一种合理的方法,而是学生在讨论几种方法的过程中,从方法的提出到发现存在的问题,再到改进措施的提出期间,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使学生不断理解、判断,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化学问题的解决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发现新的“自我”心理上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这种学习的成功感是产生兴趣和再参与学习的动力源泉。当学生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时,会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实践和体验这种探究活动的过程。由于探究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合作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情感。当学生实验成功时,教师适时地夸奖、赞许,学生就会产生快乐感,对学习化学就有了兴趣。教师要善于营造人人参与学习的氛围和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反思、学会科学探究,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并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将会有更高的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的功能不仅仅在于验证和扩展化学知识,培养实验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学生走进科学提供一种独特的形式,即通过亲身的观察、操作和体验,去感受和领悟科学的理念。实验技能不仅包括实验设计、观察、分析、归纳等心智技能,还包括实验操作等操作技能。所以化学实验是一种手脑并用的问题解决过程,一种知识和技能融合的过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要对实验问题进行分析,明确实验目的,搞清实验原理,将所学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每当做化学实验的时候,学生们总是能够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每个细节的变化,尤其是初三的学生,由于平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实验,那种因新奇而产生的兴奋劲头,更是在那成功的瞬间而达到了空前的高涨。此时此刻,作为授课老师应该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来诱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且设法使学生对化学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学习兴趣。

我们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为学生的课外学习和探究服务,坚持每周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半天,成立了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如化学课堂上,学生分小组抢答问题,正确的加分,错误的不扣分,每节课找出一组最高分,奖励去实验室做自己想做的实验,此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学生如果想通过实验室完成自己的实验探究,只要写出探究方案就可以利用实验室开放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完成探究。有的同学善于动脑筋,如:酸的性质的实验:氧化铜和硫酸反应,有同学不小心把氧化铜中加入了盐酸,结果溶液变成了绿色,不是蓝色,这时同学们兴奋了,有同学后来查资料明白了原因:氯化铜在很浓的溶液中显黄绿色,而在浓溶液中显绿色,在稀溶液中显蓝色。黄绿色是因为[CuCl4]2+离子的存在,蓝色是由于[Cu(H2O)6]2+离子的存在,两者并存是显绿色。意外的现象让学生对化学学习更有兴趣了。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注重师生情感间的交流,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而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师生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没有交流的教学是枯燥无味的。师生交流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和保持学生的兴趣。

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不稳定,许多学生往往在学习上受老师的影响。喜欢哪个老师,就喜欢哪个老师的课。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会把自己喜欢的人作为偶像。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教师像“明星”那样爱戴,那么“明星教师”会吸引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愉快的情绪、亲切的教态走进课堂,学生会感到你可亲可爱,使学生未上课先进入快乐的情景中,以愉快的心情开始学习。

教师的情感制约着师生之间的关系,能影响学生的行为、教学的质量及学生的发展。初三学生面临毕业,学生间的情感很微妙。一次,,我发现一个女生在课堂上写日记,我走过去示意她收起来,并没有说什么。后来上听化学课她比以前都专心,顺利考取了高中,再后来我收到她的一封信,感谢我没把她的日记没收,如果那样她就无脸上学了,日记的内容是她暗恋的男生不上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注意理解、尊重学生,以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其结果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训斥、讽刺、挖苦学生,会使学生心理上形成压力,没有学习愉快感与需求感,甚至会对教师产生仇恨,破坏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决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差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与指导,必须热爱学生,把信任与尊重给予每一个学生,宽容和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来学习。

四、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化学知识与身边的生活、环境、社会等紧密结合,促使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引发知识与实际的“矛盾”,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如学习了空气和水的污染,组织学生调查周围空气、水污染的状况,并提出防治污染的措施,其他如调查学校、商场灭火器的种类,生产、生活中灭火的方法,并写出调查报告。由于有些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大多比较有兴趣,如:学习测溶液的pH后,同学们纷纷找来日用品探究们的酸碱性,有的测洗洁精的,有的测自来水的,还有测汽水的……,即使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也主动参与,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密切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化学兴趣,是我们化学老师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关键。面对中学生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尴尬局面,广大的化学教师们应该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内驱力。兴趣是个性心理品质中的重要因素。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认为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都具有学好化学这门学科的潜在能力。对于那些化学学习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来说,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所致。只有当学生对化学这门功课产生了兴趣,有了强烈的需要时,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能够激发起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并且能够以此来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老师,才是一名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