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师论文 >> 正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刘秀君来源: 编辑:xujinpei 访问次数:发布时间:2017-04-06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课程和教学理念,其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诉求。笔者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并把得到的体会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从七个方面做了总结,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七个方面分别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指导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激发需要,由“学会”向“会学”转变;解放学生,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调查、探究;培养学生学生语文自学能力,需要注意几点;、搭建平台,多创施展才能的空间等,并明确论文探究的唯一目的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课程和教学理念,其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诉求。有人曾统计过,一个人一生中所需要的知识,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仅占三分之一左右,还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需要走出学校以后不断地自学获得,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而多年来的中学语文教学注重灌输知识,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用了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语文教学中长期使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点点滴滴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则被动地听、记、背及做大量反复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长期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大多数对学习不感兴趣,导致教学效率不高。

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适应社会,必须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而语文是百科之母,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对于学好语文乃至学好其他学科至关重要,甚至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意义重大。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基础。它强调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能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或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创造性的教师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1]教师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只有激活了学生与生俱来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愚公移山》一文,教科书对“杂然相许”的注解是:“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杂然,纷纷。许,赞同。”在教学新课时,我认为这种解释不太合理,认为理解为“纷纷表示赞同”更合乎文意。但这时,不便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便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文中两处‘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语气是否相同?”、“愚公的妻子是否一开始就毫无异议?全家人是否异口同声地表示赞同?”此时课堂气氛热烈起来,学生们纷纷发言:愚公之妻与智叟语气不同,一个关切一个嘲讽;愚公家庭人口多,发表意见的人也多,况且愚公的妻子一开始就提出了疑问;纷纷同意并不等于异口同声地同意,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学生一致认为书中的解释不合理,“纷纷表示赞同”更合乎文意。这样,学生学会了批判地接受知识,在问题探究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指导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教学中,要改变学习的被动状态,有意识地教给学习方法,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如《周庄水韵》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也是一篇教会学生自学写景文章的好范文。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先指导学生学习第一大段,分四步进行学法的指导。首先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分清写周庄水韵时用得最多的是什么样的词,把它找出来,其目的是让学生抓住周庄水韵的特点。抓住特点后再细读课文,找出能表现周庄水韵十分美丽这一特点的词语进行品析。

三、激发需要,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2]语文教学既要求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又要求学生适应未来的需要,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与方法。由学生的“学会”变为学生“会学”,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例如,在教何其芳的现代诗《秋天》时,如果所教学生是农村孩子,学生对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如果一直生活在城市的学生,他们可能对课文内容理解起来就有一些困难了。教学这首诗歌,重点是引领学生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教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激发学生表达美好感受的欲望。课堂上采用诵读法和品味法,让学生在朗读与品味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在这个基础上拓展延伸,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开展“走进秋天,亲近自然”的活动。学生返校后,创作了很多以赞美秋天为题材的作品,包括摄影作品、散文、诗歌等。然后将学生的作品整理归类,举办一次“走近秋天,亲近自然”成果展。这样,既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又满足了学生心理的需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四、解放学生,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我们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心理、生理、学习发展的需要,以取得教育的主动权。要解放学生,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他们从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中解放出来。解放他们的双眼,不要只盯住课本,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解放他们的大脑,点燃思维的火花;解放他们的双手,让他们参与实践活动;解放他们的嘴巴,使学生谈天、谈地、谈真理。要相信他们有信心有能力学好,要尊重他们的意愿,挖掘他们学习的潜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创建一个学生感到有话想对老师说,有事想请老师做,有困难想请老师帮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的进行鼓励和引导,把他们的自我表现欲充分地激发出来,用于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样,课堂才真正“活”起来了,学生的创造性才能也发挥得更好。

五、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调查、探究

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就论及“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呢?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而应通过适当的启迪,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将学生的思维焦点,引向知识的明处。如教《藤野先生》一文,可提出以下问题:(1)题目是《藤野先生》,为何开头却写“清国留学生”?(2)写清国留学生用“标致”一词怎样理解?(3)作者写“弃医从文”跟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4)藤野先生听到“我”将不从医,为什么流露出悲哀的神情?(5)“我”既然“太不用功”,怎么会得到藤野先生的特别关照?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也在讨论中明白:这些问题涉及人物性格、文章选材及主题思想几个方面。此时教师可将这样一个问题留给学生:如果要你写自己的老师,你要怎样安排、组织材料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样更能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写作,形成自己对阅读与写作之间关系的独立理解。

六、搭建平台,多创施展才能的空间

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根据明确的目标导向,更要善于创设条件,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更多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中,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我认真编设学习小组,按座位就近四人一组,按学习能力有机组合,指定组长负责本组学习讨论活动的开展,发挥“小能手”作用。集体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四名成员先后分别汇报发言,也可以先由组长主要发言,其他成员补充。这样,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更多了。

七、培养学生学生语文自学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贵在坚持,要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要做到逐步引导,长期坚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进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2、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自学方法,该放则放,该收则收,不能放任自流,活而不乱。

总之,“教”是为了“不教”,“教”的唯一目的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我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堂控制中运用各种策略,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能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就能勃发出勃勃生机,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除了合理地利用考试这个评价方式外,还应收集一些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可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学习档案袋,档案袋中的内容选择与评判标准都应有学生参与,里面可包含学生平时的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以及家长的信息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版.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J].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1.

[3]郑丹丹:自主学习及其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03期。

[4]李翠泉:论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教师的角色重塑[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吴健强:远程教育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的实践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11期。